集团主站|企业文化网|集团站群    
热点:
公司四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3年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青春,我们不再年轻 云南小龙经理部加强项目党风廉政建设 《铁道建设》报2016年一季度宣传报道要点 中国建设报:以“样板化”促标准化 中国中铁报:二十二号塔吊上的舞者 中国中铁报:中国中铁多家单位中标玉磨铁路工程 人民网:国内跨越高铁轨道最多的温州特大桥转体梁桥成功转体(图) 中国中铁报:中铁四局抓节点保工期国内首条跨江连接两省地铁一期工程年内通车 中国中铁报:中铁四局石济客专黄河公铁两用桥实现箱梁支架变形和应力实时监控

工人日报:【思想政治工作一事一议】是“关爱”,还是“偏爱”?

一家企业不仅给予工程技术人员多项优待,还设立“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有人质疑这是“偏爱”过了头,会挫伤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工作一事一议】是“关爱”,还是“偏爱”?

 ■新闻事件

  7月中旬,中铁四局二公司组织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到苏州总部座谈暨观光旅游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团圆氛围。此举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他们认为这种活动比物质奖励更暖人心。

  接着,有领导提出:何不借此设立“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过上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消息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一时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企业已对工程技术人员非常优待,再设立“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似乎没有必要。

有人直言,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获得很多“实惠”,再这样“偏爱”他们,是不是有些过了头?

甚至还有人担忧,工程技术人员固然重要,给予适当的倾斜也可以理解,但一味地偏向他们,会不会挫伤其他人员的积极性?

据了解,该公司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005人,占全公司员工总数的1/3。近年来,该公司推出多项举措“厚待”工程技术人员,从技术津贴、生活补贴的发放,到低价分房、研究生深造,无不彰显出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关爱有加。

究竟是“关爱”,还是“偏爱”?针对大家的疑虑,该公司深入基层收集各类专业人员的意见,并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进行研讨,大家认为: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他们大都比较年轻,思想上还处于成长期,从各方面关心关爱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促其早日成才,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于是,该公司作出决定:将每年的7月18日设为“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让这一天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固定“节日”。在此期间,公司领导将与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欢聚一堂,共庆这一“节日”,以此打造工程技术人员与公司沟通的平台,与亲人团聚的平台,营造关心关爱工程技术人员的浓厚氛围。

27岁的工程技术人员郜祝民在参加今年的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能被公司选为优秀,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现在又专门设立了活动日,今后,我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做好自身工作!”

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表示:企业给了我们这么多关爱,我们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企业。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石治荣说:“关心关爱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企业的中层干部,走上了项目总工、项目经理等领导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应惠及每一名员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先明的这句话,成了企业人文关怀的精髓,该公司不仅做到关心关爱工程技术人员,还注意维护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使大家的收入和待遇保持同步增长,成为实实在在的“关爱”。

 ■编辑点评

 奖,要奖得心动

 ●晓 燕

尽管颇受争议,文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的设立,恰恰吻合了人力资源业界的一句“行话”——“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

给普通员工专设节日,极大满足了员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深深拨动了员工的心弦。这些感受内化为归属感,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自觉调动自身驱动力,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

激励带有很强的时效性,当员工做出成绩,值得奖励时,就应当及时给予足量的奖励,这样才可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延长员工的这种最佳的工作状态,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些著名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关键在于能够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尊重、积极的氛围,不仅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更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管理学家认为,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提高员工满意度,赢得员工忠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提起提高员工归属感,一些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加薪。其实不然,薪酬只是员工归属感的一个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多鼓励和肯定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个人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才会产生归属感。

是否“偏爱”,要看结果。如果对部分人员的激励,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最终提高所有企业员工的收入,那么这种激励就是有效的。此外,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将这种“偏爱”分散到不同专业类别的员工中,使激励更加公平。

信息录入:曹振华    责任编辑:桂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