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21时,徐宝兰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记事本,翻看着当天的设备检查日记,确认设备各项指标完好后,才放心洗漱就寝。这是他参加工作30余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
1979年2月,徐宝兰从襄樊技工学校电机专业毕业后,来到当时的中铁四局二处工作,沿着父母的足迹,与铁路建设结下不解之缘。从那时起,徐宝兰就下决心掌握好铁路机械设备电路排障技术。
“只有干得多、学得多,才能会得多。”徐宝兰深深相信这一点。
徐宝兰性格随和,但是如果在工作上遇到“疑难杂症”,他的犟脾气就上来了。2010年,中铁四局二公司购置了一套JQ900型箱梁运架设备。这是公司首次运行高风险的大型机械设备。一次,设备电路出现故障,请厂家来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会严重耽误施工进度。徐宝兰接下了这个重任,他从设备《说明书》入手,进行了详细研究,了解电路布局及布线结构、设备设计缺陷等,利用排除法不断试验,终于弄明白了设备的原理,不仅及时排除了设备电路故障,还对设备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外接电源改造、夜间作业照明、发电机组改造、角度传感器参数修改、PLC可编程控制器重置等,显著降低了故障率,极大地提高了工效。
在徐宝兰多年的工作积淀中,一本本厚厚的维修日志被他视为珍宝。从一开始的手写,到电脑笔记再到手机随时记,他始终不忘总结自己排障实践的经验。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对每天所修复的机械设备做工作记录,对各种设备电路的“疑难杂症”解决办法进行“案例存档”,从未间断过。徐宝兰的这些珍贵的排障日记、案例存档,被同事们誉为“设备电路故障排除宝典”,这套“宝典”也为他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解决排障难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成就了他“电路神医”的美名。
多年的积累,让徐宝兰成为公司在高铁运架设备电路领域的“第一人”,无论是国产设备电路还是进口设备电路出了问题,只要到徐宝兰手中,就会手到“病”除。今年,徐宝兰获评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殊荣。
多年来,在武广、石武,杭长、金温、石济等各条高铁线路上,到处都留下了徐宝兰的足迹。虽然深知工程建设者的艰辛,但徐宝兰仍毅然决然地鼓励儿子徐登云学习工程专业,投身工程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已经成长为公司青年技术骨干。如今,父子二人在山东济南两座黄河大桥工地上,上演着两代人共同为交通建设奋斗的故事。
信息录入: 责任编辑:高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