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主站|企业文化网|集团站群
搜索:

中国中铁四局二公司团委

凝聚青春力量 服务企业发展

当前位置:团委网 > 典型宣传 >

典型宣传

身兼数职领风骚 刚柔并济创佳绩--记09年优秀项目经理刘其

发布日期:2014-08-08 09:57:00 新闻来源:

公司提出试行一个项目经理主责二个以上项目的举措,作为这一举措的“先行者”,刘其最多时负责四个项目:南京南站四经理部、宁杭二部梁场与板场、阜阳梁场。每个项目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刘其是如何同时处理好三个规模如此巨大的梁场和一个板场的?又是如何确保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论是跟刘其共事的同事,还是招聘的外协队伍,都对刘其的管理赞不绝口,被其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刘其在用人上比较大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那些负责任、有能力的人来具体管理,名义上是他在管理,他只是掌握具体动向,让年轻人放开手脚来做,举个例子来说,挖一个坑,怎么挖?到底是用人工来挖还是机械,由他们自己去负责,刘其只是负责整体的动向。

活都是大家干的,“生瓜蛋子”比较多,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通过传帮带,围绕一个目标,让他们放手去做,通过现场监控,让他们得到锻炼。——刘其

刘其在项目管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工作上不是他在前面走,让你在后面跟着他的脚步;而是让你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着。梁场工作特别复杂、细致,特别是梁场的认证,一个人同时肩负起四个项目,可想而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是刘其并没有被压力所打到,而是充分发掘年轻人才,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大的工作方向由刘其来制定,至于细节过程是怎么操作,完全放手让年轻人去搞,只是当发现他们的方向出现问题时,刘其才在旁给予纠正,但并不是强制他们去怎样做,而是让他们去思考、总结,在摸索中不断成长。就这样,刘其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很多人现在成为了公司各个部门及项目的骨干。宁杭二部副经理刘云波回想起当年的经历,言语中仍充满着对刘其经理的崇敬及感激之情,他说:“2007年阜阳站改的时候,我就跟着刘经理,当时我是担任工程部长,后来那边的项目结束后,2008年6月,跟着刘经理来到南京梁场担任副经理;刘经理的原则是既然用你,就会放开手让你自己去充分自己的才能,采用一种开放式管理,而不是给你限制种种框架来约束。”

正是由于采取一种开放式的管理,刘其手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骁勇善战”的“战士”,刘其负责的项目也是不断取得各种荣誉,单就宁杭二部,在局指开展“大干120天”和“决战60天”的考核评比中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在铁道部、上海铁路局组织的施工安全和整体工程质量现场检查和综合评比中,多次获得奖励,在2010年全局劳动竞赛及现场观摩会上得到好评,同时刘其获2009年度公司“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面对取得的一系列荣誉,刘其却总是把荣誉推给别人,他总是摆摆手,笑呵呵的说:“活都是大家干的,主要是各部门的人有才能,没有他们,是不会取得这些成绩的。”

刘经理是属于偶像派的那种人,只要能帮,不管有什么事,他都会尽力去帮助我们,对待我们比较和蔼,而不是因为我们是外聘人员,就不管不问,当然,工作起来,刘经理又有他严厉的一面。——工程部某外聘人员

“刘经理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你既有柔,又有严厉的一面,一个人管四个项目,能力特别强,是属于偶像派的那种人。”工程部一个外聘人员激动的说。在刘其负责的项目,大家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员工们心里都觉得只要有刘经理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刘经理对于项目部来说就是一座山,是项目部员工们最坚实的后盾。

宁杭梁场初期,生产任务艰巨,工期比较紧,每天刘其都和一群年轻的技术员待在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的摸爬滚打,吃穿住都在一起,从来不搞特殊化,为了尽快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问题,有时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问题解决掉,决不让问题过夜。宁杭梁场党委书记王伟说:“当时为了赶工期,刘经理亲自盯现场,不管风吹雨打,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吃住也在场里,确保生产任务有序、安全进行。”在局指组织的“大干120天”施工高潮期时,刘其的颈椎病一犯再犯,始终不见好转,为了能够坚持工作,他硬是不听医生的劝说在院治疗,自己把药带在身上,每天仍然坚持在工地指挥施工,解决问题,确保生产进度稳步推进。就在进入“决战60天,确保宁杭首片制梁”时,刘其的爱人脚严重扭伤了,家里只有一个刚上中学的儿子,买菜、做饭成了燃眉之急,儿子一次又一次的打电话催他回家看看,他只是保持沉默,依然不分昼夜的奔走在工地上,直到宁杭客专首片梁成功预制才匆匆回家。“宁杭梁场前期认证质量相当高,是全路箱梁场打分最高的”,宁杭梁场党委书记王伟说,梁场在全局来说,不管是质量还是外观,在全局都是最好的,局领导也给予了肯定,为公司争得了荣誉。

我们领导和我们同甘共苦,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都说,有这样的领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卖力,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的工作?——外协队伍代表

不管白天再忙再累,刘其每天早上都会到工地上去检查一番,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民工们都说:“刘经理是个比较严厉、要求比较严格的人,比如钢筋绑扎作业,要求我们横平竖直,间距、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规范作业,施工过程的小错误,哪怕是不戴安全帽,刘经理都亲自纠正,在质量管理、安全监管上非常严格;但是在平时生活上,刘经理对我们特别关照,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经常到我们生活区走访,还亲自为我们送清凉、送温暖。”

2008年冬天沪宁线员工到镇江下蜀镇打增援,在零下五度的条件下,刘其始终没有离开施工现场,跟农民工一起,吃饭也是在工地上随便解决,加班加点到凌晨两点,农民工们都陆续离开现场了,刘其还一直坚持在施工现场。就这样,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一待就是七天,直到任务完成。农民工在私底下都在说:“我们领导和我们同甘共苦,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有这样的领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卖力,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工作呢?”刘其的个人魅力深深影响着外协队伍,在宁杭梁场还出现了大家去抢活干的现象,确保了工期的顺利实现。

“下一次,刘其再干这种活,肯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

——刻在刘其心里的话

人无完人,工作上,刘其也曾犯过错误,但是刘其并没有因为错误而被打倒,而是从失败经验中汲取教训,让错误变成人生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以前在宿迁的时候,为了抢工期,应对检查,在打墩的过程中,并没有仔细检查,但是后来施工中却发现中间一个墩出现了问题,施工人员下去,由于里面的钢筋太错综复杂,无法转身,而水流又太急,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必须得爆墩,重新来整;爆墩那天,刘其带着副经理、工程技术人员等到岸边见证爆墩,刘其说:“我记得当时好多人都哭了,谁都想把活给做好,但是却因为工作不仔细,导致工程得重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延误了工期。”但是当时的领导没有批评刘其,只是对刘其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了刘其以后工作的一句警言,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安全大于天,安全无小事”,领导说:“下一次,刘其再干这样的活,肯定不会再犯这种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刘其对待犯错的员工始终都是耐心教导,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就不信有一有二有三,还能犯更多的次的错误”。正是本着这种管理理念,在刘其所负责的各个项目部,“和谐”这个词,成为了管理的主旋律。

刘其有个习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然后便到梁场、板场去巡视一番,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漏洞。刘其还习惯每天站在二楼的楼道上,左面看梁场,右面看板场。“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对全局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把握”。就这样,在刘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开放式管理下,各部门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秉承“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精神,以管理为主线,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为重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在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